第九章

不远处有块大石头,能坐人。

田氏摇摇头道:“你去吧,我站一会儿,坐了一路腿有些不舒服。孩子也想闹人不让坐,要走走。”

贞娘守着背篓呢,站着有点累的慌,但是一个人去那边坐着又怕遇到人。

那石头就在村口,旁边就是出入村子的路了。她一个姑娘家去那边坐着,万一从村里出来两个汉子,惹出不必要的是非来。

“我觉得我也得走走,腿脚是有点麻木。”召娘丝毫不觉得尴尬,从背篓里拿出几个杏子,分别递给了田氏和赵老汉。

赵老汉也没进村,他要守着马车,接了杏子看召娘手不离背篓,笑道:“我说你娘一路上都盯着背篓,里面装了好吃的呀。”

召娘也不客气,笑道:“赵阿爷真是目光如炬,一下子就猜中了,里面装的是好吃的。你且等一下,我给你拿点来尝尝。好吃,你帮我家宣传宣传,这是我家新出的吃食儿呢。”

“哎呦,还真有啊。”赵老汉笑呵呵地应着话,探了探头,想看背篓里到底装了啥好吃的,康家这抱养的小闺女话说的恁不客气。

召娘解开其中一个布包,拿出几片辣条分送给赵老汉和田氏道:“你们尝尝。这是我家新做的吃食儿,打算拿到谢叔家的脚店寄卖,帮咱们尝尝卖不卖得掉?”最后这句话是冲着赵老汉说的。

田氏接了辣条后,看了看,没吃光闻了闻就道:“光闻着都觉得又香又甜还有股子鲜辣味道。怪馋人哩!”

赵老汉倒是不客气,在她说话的时候已经丢进嘴里嚼了起来,嚼了两下,便眼睛放光道:“这,这个好吃。咋,咋卖的?”

他吸溜着嘴,下巴抬向召娘,问她价格。

召娘笑道:“不太便宜。五文钱一两。”

“乖乖,这是不便宜。”赵老汉掂了下手中的辣条,对贞娘道,“你给这几片就值得个一两文了吧?”

召娘看田氏脸色也有些尴尬,忙笑道:“啥值钱不值钱的,拿出来给大家吃,就是吃的。咱不讲钱。二位帮我品鉴下这放到脚店里卖,五文一两卖得掉吧?”

田氏家里种地的也不做生意,对这个不太了解,只说:“我觉得挺好吃,当下酒菜应该不赖。”

赵老汉笑道:“我也觉得你这生意行。”

三人正闲话着,就见一个挑担子的货郎从洪家村出来,他身后似乎还有人在喊什么“别走”、“等一等”。

三人怕遇到什么歹事儿,赵老汉对二人使了个眼色,那意思让两人往车这边站一站。万一遇到上什么追击斗殴之事儿,也好躲上一躲。

好在虚惊一场,货郎身后追出来的人是要买东西,不是要打人的。

不过这货郎也怪,生意都老大了,他还兴匆匆地挑着担子往前来。

赵老汉定睛一看,认出了货郎,对召娘和田氏笑道:“这是上个村前杨庄的聋货郎。我得喊喊他。生意追到屁股后头还能丢,怪可怜的。”

召娘与田氏闻言互看一眼,想笑又不好意思笑,不由得吃起辣条看热闹。

赵老汉这厢说了话,下巴扬了扬,大声喊道:“聋豆,聋豆,有人买东西啊。有人买东西。”

这货郎姓杨,叫杨豆,因为耳背,就被人起了诨名聋豆。

聋豆也认识赵老汉,看他那姿势是在和自己说话,便停了下来,侧耳听他说什么。等听到了,他“啊”了一声,忙回头看过去,没看到人,大声问道:“没人啊?”

赵老汉从牛车上跳下来,跑过去跟他解释了一番,又冲刚才声音来的方向喊道:“聋豆的货担子停在村口大石头这儿啦,谁买东西赶紧来买啊。”

等声音落了,那边又传来声音道:“哦,好的,让他等等我们。我们这就去啦。”

山里人家就这样,隔山能听音,人倒是比音跑得慢了。

不过这声音有点飘忽,聋豆估计没听到,还是赵老汉又转身向他确认后,他才放松下来,冲赵老汉抱拳笑道:“多谢啦。”

赵老汉还在吃辣条,边吃边道:“谢啥。前段时间你说你家里盖房子,房子可盖好了?”

聋子说话震天。

聋豆侧耳听了赵老汉的问话,先“啊”了一声,才回话道:“盖好了。改天路过我们村,去我家坐坐。”

“那可中。”赵老汉与他闲喷也觉得有点累了,准备回身到牛车上去。

聋豆看着赵老汉手里的吃食儿道:“这啥?咋恁香?”

赵老汉看了眼召娘,用下巴对聋豆示意看着召娘,对她道:“她家出的吃食儿,打算卖。就是我们镇上你们同行,老康家做的吃食儿,卖的。”

召娘这会儿正和田氏看他和聋豆闲聊,觉得二人对话蛮有意思的,倒没有看不起聋豆的意思。

一个残疾人艰难地求生存,谁有资格看不起呢?

召娘只是没见过聋豆,不免有些好奇罢了。

当下听得赵老汉这么说,正准备回话,洪山村要买东西的人终于现身了。召娘便住了嘴,等聋豆做完生意。

赵老汉也是闲着无聊,又出于好心想帮聋豆,就没回身,而是站在一边看聋豆卖东西,打算等会儿要搭把手的时候帮衬一下。

来的是三个半大孩子,带着四个小豆丁,是来买糖豆的。

召娘本有心找这些小孩子试试市场反应的,不过转念一想他们是外地人,这么贸然怕不好,就打住了念头,老实和田氏站着。

田氏的儿子有点爱热闹,看那边小孩子多,就想跑去玩,一直伸着手要往那边去。

田氏怕他磕着碰着,就把他抱了起来。

召娘看他要哭,就找了几颗杏子拿出来哄他。

洪山村几个孩子消费能力倒是不差,几乎把聋豆的糖豆买完了。其中一个嘴巴很会说,让聋豆送一些添头。不过聋豆耳背,听不太清楚,他说话声音一大,别人说话声音也跟着提高。

如此,砍价便砍得像吵架。

蒋氏等人个个拿了一个碗,正有说有笑地往这边走,看到这副情景还以为货郎跟客户闹得不愉快,吵了起来呢。

看赵老汉神情放松,他们才知道不是吵架,等到了牛车边问召娘和田氏,知道了缘由,不由得笑了起来。

召娘好奇他们怎么进了一趟村子就一个人拿了一个碗过来,不由得问道:“哪里来的碗?”

蒋氏将碗放在背篓里,笑道:“村里人办喜丧,讨了个碗。”

召娘只听说过喜丧,从未经历过,眨着眼睛问道:“为啥讨碗?”

蒋氏便细细与召娘说了一下这喜丧有什么说话。

喜丧就是家中有年过古稀的德高望重之辈含笑而去,虽是亲人离去是丧,但是逝者生前有福有寿又得了善终,算得上是一生圆满皆大欢喜。

像洪山村这位年过九旬近百岁,生前家族人丁兴旺,生得五男四女孙辈近六十人重孙辈更多,睡一觉过去的,可谓是福寿全归。

大家去讨的碗,也成为了寿碗,沾点老人的福寿。拿回去给小孩用,避邪免灾,祈求长生;大人用,也能招财进宝添寿。

蒋氏说完这些,笑道:“将来我也是死了赶上这么一场喜丧,也能含笑九泉了。”

召娘很快领悟了大家的心理,忙道:“阿娘定是长命百岁。且等着,有大福等着你享哩。”

陶柳氏也笑道:“你娘可等着享你的福哩。”

召娘冲蒋氏狠狠地点头道:“我定叫娘享福哩。”

他们这边说着喜丧,聋豆的生意也交易完毕了。

聋豆感谢了赵老汉,又问起了辣条的事儿。

“大山家的来,来。”赵老汉喊了蒋氏一声,又对聋豆道,“诺,她就是大山家的,就她家的东西,你直接问吧。”

蒋氏正和陶柳氏等人说今日兆头不错,闻声忙笑问道:“咋啦?”

赵老汉没等她上前,就把聋豆问辣条的事儿说了出来。陶柳氏“咿”了一声,看蒋氏走过去了,笑着对召娘道:“刚还说兆头好呢,这就来了生意了。”

召娘心中不以为然,但是人家恭维你生意好,你也不能冷脸子啊。她这点规矩还是知道的,忙笑道:“承婶子的吉言,等下咱们到了寺里定都是心想事成。同喜同喜。”

陶柳氏听了她这话,哈哈一笑,拍着她胳膊道:“你这闺女就是会说话。”

而聋豆这厢也与蒋氏聊上了。

他也认识蒋氏,毕竟是同行,都是这一带的,便不是经常打交道,偶尔也会碰到。甚至他有时候货不全还去康家周转一下货。

康家有牛车卖杂货也不是一日两日了,每年都去府城进个七八回货,花样比一般货郎家要多要全。

“嫂子,这是府城新出的吃食儿吗?”聋豆做这一行也有些年头了,在卖货方面也有些眼光和见地了,知道哪些货拿回来不压货还卖得好。他看赵老汉吃得津津有味,而来买糖豆的几个小孩子看到他吃,忍不住多看两眼,还流口水,便知道这东西有赚头。

蒋氏没想到烧香路上就有人问这个,笑道:“不是府城新出的,是我们自己弄出来的。打算放到脚店里寄卖。”说着话,她解开布包从油纸包中拿出来一些辣条,一边让召娘分发给同行的诸人,又拿了一些给聋豆尝尝。